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既要抓好生态环保督察督促检查,也要抓好强化监督的指导帮扶,两种手段不可或缺,相得益彰,两手都要硬。这既是我们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的必然要求。
在治污攻坚中,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传导了压力,促进了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落实,还有力推进了一些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一批突出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很多“散乱污”企业被淘汰出局。两批20个省(区)的督察“回头看”公开通报了103个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的典型案例,推动解决7万多个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其他领域突出问题,针对一些地区和企业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推动了督察问责。地方党委政府在接受督察和落实整改过程中,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了,责任感、紧迫感更强了,在安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产业布局中,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主动性更强了,这就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坚实基础。
在污染防治攻坚中,特别是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强化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一些地方虽然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愿,但是一时找不到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很多企业对国家环境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环保技术缺乏了解,在环境治理中力不从心,或投入大量资金,却看不到明显成效。强化监督既是监督,也是帮扶。生态环境部门具有政策、技术、信息优势,对地方和企业的环境问题比较了解,在强化监督中加强指导和帮扶,通过驻点研究、派出专家组等方式予以“一市一策”指导,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就可以有效推进地方和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地方和企业在生态环境部门的帮助下,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而且,严格执法、加强监管,营造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很好地解决了“劣币驱逐良币”问题,维护了环境守法企业权益。同时,严格监管倒逼地方痛下决心,淘汰低效的落后产能,有力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京津冀加强涉气污染企业治理和“散乱污”整治,不仅推动区域PM2.5浓度大幅下降,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还促进了河北文安胶合板、永年标准件等一批支柱型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督促和帮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对生态环境部门和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苦练内功,增强本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实施更有效的监管、提供更热情的服务,有力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