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生态>生态示范区创建>井陉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示范基地
井陉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示范基地
发布单位:生态处         发布日期:2021-11-10

    2020年10月10日,井陉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示范基地。
    
井陉县是河北省6个生态功能县之一,也是石家庄市唯一的纯山区县。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其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特别是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地理单元、生态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山区县,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关键是要梳理“山”“水”“路”三大命脉,积极探索新时代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进一步深谋绿色布局、深化环境治理、深挖生态潜力,创造性地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经过不懈努力,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经济蓬勃兴起,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五年内由12.16下降至6.81,在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井陉县在全国818个生态功能区中排名第三,在12个“一般变好”县排名第二,在河北省47个生态功能区县排名第一,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破除路径依赖,健全生态发展体系,趟出一条绿色创新高质量的发展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井陉县依托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和晋煤外运主要通道优势,历史上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钙镁产业聚集区和煤炭二级交易市场,一度创造了骄人的经济成就,但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冲击。进入新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转型环保压力,我们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把坚守生态底线、坚持生态优先作为发展根本原则,以“两山”理念为引领,推动井陉由外到内实现深层次转变。一是在思想上转换,推动发展共识向“生态”聚焦。通过开展各个层面的“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活动,集中研究学习浙江安吉等地发展经验,凝聚了“两山理论实践地的定位共识”,把生态摆在前提、基础、支撑的位置上,纳入“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中,贯穿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二是在路径上转轨,推动发展定位向“生态”聚焦。结合省市对井陉的新定位,我们在县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确定了“富民强县、美好井陉”的目标和“换道超车”的发展路径,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森林县城、城乡污水管理、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等各个专项规划,坚决摒弃以往低端、粗放、污染的老路,换出一条“绿色为底、五彩缤纷”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三是在产业上转型,推动发展布局向“生态”聚焦。对标石家庄市“四种类型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突出“坚决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县内500家煤场、26家洗煤厂全部退出,与北京铁路局合作建设了高标准铁路物流港,大力发展公铁多式联运项目,推动北正以煤炭为主的物流园区向高品质、大运量、环保型物流园转型,预计2020年底物流总规模将达1430万吨,总产值63亿元。突出“加快转”,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21条”标准,县政府筹措资金1亿元,撬动企业资金3.5亿元,将52家碳酸钙企业整合为18家,产能由220万吨压缩至120万吨,年纳税额增长51%,9家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20强,实现了从资源型、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科技型的转变。突出“主动调”对新上产业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准入政策,大力发展新制造、新材料、新物流、新能源、新文旅“五新产业”,特别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千百万”工程,让生态经济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新支柱产业。

二、梳理“山”的命脉,创新“大破大立”模式,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矿山的井陉样板

井陉县有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三石一土”(石灰石、白云石、硅石、耐火粘土矿)是县域优势矿产,历史上最多时曾经有400多个矿山企业,长期的粗放开采带来了千疮百孔的生态隐患。近年来,我们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加快全生命周期绿色矿山建设,被评为全省试点,力争为全省趟出一条“两山引领、政府主导,标准先行、科学布局,全域推进、矿地融合”的矿产资源管理新模式。一是源头上突出“集约集优”,面向全社会公开招选整合主体,将县域内的46家持证矿山整合重组为6个采矿权,预计整合完成后可以实现年产值90亿元、税收4亿元。二是过程上突出“清洁绿色”,新设企业采用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做到无尘开采、无尘加工、无尘运输。坚持“堵后门”与“开前门”并重,深化综合执法改革,重拳打击各类私挖乱采等违法行为,建立矿山产品来源追溯审查机制,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结果上突出“综合利用”,与省地矿局签订了《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坚持“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景则景”,“一矿一策”制定修复方案,预计2年内全部完成221处矿山迹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并可盘活建设用地5945亩、农业用地3267亩、新增绿地1.1万亩。投资近10亿元建成的矿坑剧场成为废弃矿山修复利用的典范。同时,我们持之以恒养山、护山、绿山,坚持以太行山绿化工程为抓手,先后实施园林县城绿化、旅游路采摘园建设、太行山高速彩化绿化、“三沿三旁”和龙王山公园绿化等工程,科学选择松柏树、连翘、黄栌等适合本地的树种,因地制宜打造经济林、生态林和景观林,近年来开展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年均12万亩以上,今年我县森林覆盖率有望超过60%,昔日的绿水青山逐步回归。

三、梳理“水”的命脉,创新“四水共治”模式,打造水绿交融共生的省会后花园

井陉县境内共有5条主要河流、18道行洪沟,1996年、2016年先后2次遭受特大洪灾侵袭。近年来,我们狠抓“河长制”工作落实,大力实施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经济“四位一体”综合治理。一是狠抓拆违治乱不手软,河道拆违治乱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坚持减存量与遏增量同步推进,清单式管理、销号制落实。在乡村,去年拆除清理河道内45158万余平方米违建,今年我们自我加压,9月底前完成新认定的96处河道违建拆除工作。在县城,针对几十年遗留的金良河违建,县级领导带头“一包一”开展法律政策宣讲和思想动员等工作,仅用10天时间全部拆除17户违建6400余平米,并对沿河1.14万平米外立面进行了七彩美化,拆出了容貌环境、拆出了规矩秩序、拆出了公平正义、拆出了井陉速度,实现了防洪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的一体提升。二是狠抓综合整治不松劲,在2016年灾后重建和历年河道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抓住国家“两新一重”建设的重大机遇,谋划包装32亿元(向上争取地方专项债券25.6亿元,县级配套6.4亿元)的冶河河道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已经入库,统筹抓好河道疏浚、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景观建设等,守护好我们的母亲河。三是狠抓水生态保护提升不懈怠,强化生态红线划定和空间管控,扎实开展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入河排污口和垃圾倾倒监管等工作,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确保出境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当前已经卓见成效,特别是孙庄的冶河湿地,现存有野生动物470种,还特别栖息着黑鹳、金雕、白鹤、大鸨等四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而且,井陉人民还创造过自力更生修建绵右渠、绵左渠、人民渠、跃进渠和张河湾水库的人工奇迹,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我们正在把部分年久失修的渠道进行改造提升,实现以山带水、以水养山。

四、梳理“路”的命脉,创新“井陉天路”模式,打造内联外通的生态路网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关乎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井陉地处燕晋通衢之要冲,是晋冀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是国家“东出西联、南北通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节点。随着西煤东运的不断增加,原有的石太高速和307国道两条主干道常年超负荷运转,道路扬尘污染严重,成为全县大气污染防治的心头大患。近年来,我们以“外畅内联、通达省会、覆盖城乡”为目标,举全县之力狠抓交通攻坚,加快推动货运专线和生活、旅游通道分离,最大限度减少道路扬尘对生态的影响。一是打通进出井陉大动脉。京昆石太北线、南二环西延、平赞高速等一批交通干道相继通车,南绕城高速、平赞高速连接线和307国道改线、省会绕城公路(井陉段)等一批对外通道加快建设,全县通达省会的干道由3条增加到10条,高速里程由69公里增加到136公里,特别是南二环西延的通车,让井陉一步迈入省会二十分钟交通圈。二是畅通“天路”东西环线。先后实施了微矿路、宜微线、元大线、省道334等重点线路改造大修工程,全县农村公路达到735条、1186公里。2017年开始,井陉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采用“党建引领、乡村为主、县级奖补”的模式,党员先锋带动,广泛发动群众,在崇山峻岭之间建成了一条全长60.4公里的古村落旅游环路,不仅比工程预算资金节约了70%,更激活了千年村落、引来了产业项目、打通了群众靠绿水青山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被媒体热誉为井陉太行“天路”,先进事迹报告会作为全市主题教育第一课。今年将继续发动群众,落实奖补政策,围绕全域旅游,打通联结主干道与古村落、各景点、各民宿之间的“微循环”,充分纳入“干礤墙”“古陶瓷”“乔灌草”“中草药”等元素,真正让我们的乡村道路成为一条条文化走廊、生态绿廊、风景画廊。三是做活“天路”经济文章。去年我们乘省市旅发大会东风,依托井陉太行“天路”,引入“PPP”模式重点打造主会场和沿线4个特色小镇,创新“旅游驿站”模式嵌入特色产业,延用“村干县奖”模式推动基础建设和绿化美化,打造出全市最美的“山地多彩自驾游综合体验基地”。在此基础上,全力构筑以“一环四区”(天路环线暨党建引领示范区、脱贫攻坚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核心、以“千百万”工程(千家林场农场、百家景点、万家民宿)为载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今年,我们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在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础上,扎实推进“一减四增”,坚持整体绿化与彩色化、景观化、效益化相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果蔬、花椒、中药材等“多彩经济作物种植”,着力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经培育出井陉苹果、井陉蓝莓、张家峪村花椒、焦家垴高山有机小米等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和特色产品,井陉和平庄园被确定为国家有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单位,入选第十批国家标准化农业示范区。特别是邀请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省农业厅、市医药科技公司及安国中药流通领域有关专家为井陉连翘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在原有7万亩连翘基地基础上,将投资1.35亿元、利用5年时间,打造30万亩连翘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主办单位: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     技术支持:石家庄市环境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383-1号

总访问量:0

邮       编:050023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位置分布

网站标识码:1301000023

ICP备案号:冀ICP备05019966号-3

公安备案号:130106020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