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转型发展加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全面深化,环保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创新,迫切需要集思广益,为我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建言献策。在“十三五”谋划之年,召开中国“十三五”规划环境与发展国际咨询会议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既蕴藏大好机遇,又面临巨大挑战。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事关环保改革与发展全局,必须集中各方智慧,吸取各方经验,全局谋划,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推动环境与发展统一协调深度融合,需要博采众长。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但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挑战。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转型阵痛期,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拥有先进经验。然而,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国在相同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因此,我们必须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集思广益,努力探索适合我国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统筹发展之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一方面,要守住生态红线,把住绿色门槛,控制污染增量。另一方面,要守住发展底线,以环境保护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将历史环境欠账的劣势转化为现实环保产业的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面改善环境质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新亮点,需要广开言路。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瓶颈制约,“十三五”期间能否破解这一瓶颈,对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尤为关键。从国外一些国家的治理经验看,环境质量改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难点、有波折,也会有新污染、新问题。其他国家在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都会给我国以警示和借鉴。我们必须以开阔的视野、包容互鉴的精神,吸纳和借鉴先进的做法和成熟的制度。面对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十三五”要确保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优先解决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问题,让群众拥有获得感。
深入推进环保领域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取长补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管理模式仍然不够完善。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必须按照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对环境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进行宏观谋划、顶层设计,推动实现对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统一监管,切实提高治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发挥市场力量解决环境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监管,从而不断提升环保部门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效能,朝着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迈进。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环境保护大有可为的战略决胜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广泛听取建议、充分借鉴各方经验,才能在“十三五”规划中更好地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有力措施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对于我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融合、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目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