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准能“双百”基地,便被满眼的红所吸引,站在复兴广场中央,抬头仰望高耸庄严的56根团结柱,在场每一个人血液里的红色基因都在缓缓流淌。
工作人员介绍说,“双百”基地建设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内,是集红色教育、党性锻炼、廉洁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交流、研学为一体的党员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新阵地,也是追寻红色记忆、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的准能“红色基因库”。
露天煤矿与党建教育基地关联何在,为何要在“乌金堆”里建设一个党建基地?
准能“双百”基地民族柱广场一角。秦淼摄
无
打造红色阵地彰显央企担当
实干广场、复兴广场,党史馆、海外中共珍稀文献馆、实学书院,巨型党徽雕塑、1:1比例制作的南湖红船铁艺文化作品……记者走进“双百基地”,历史中的一幕幕映入了眼帘。
“欢迎大家参观‘双百基地’,基地的主体建筑采用两个数字‘100’造型分别象征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寓意准能集团党委献礼‘两个一百年’,奋进新征程的使命和担当。” 准能集团党建工作部副主任张新介绍道。
踏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要做“深改革”的先锋。
在日前举办的“ESG中国•准能行”活动上,准能集团总经理张利忠作案例分享时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总全会精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治导向,牢记‘国之大者’,心怀‘企之要者’,积极承担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如今的“双百”基地,已然成为党员干部受教育的“主阵地”,培育家国情怀的“思政课堂”、青年历练成长的“实践课堂”。
因煤而兴、依煤而盛,立足新阶段,积极推动转型发展,向着工业主题、绿色生态旅游区转变。
准能集团以“绿色准能·红色使命”为主题,充分挖掘和利用基地红色资源,打造一座集工业遗迹保护、传承红色文化、煤炭文化科普、休闲产业观光、生态文明展示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区,在开辟红色工业游新赛道上跑出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准能速度”。
无
实现从“黑”到“绿”的完美蜕变
想要在红色工业游新赛道上占据位置,生态好是第一要义。如何向“黑金”要生态?准能有答案。
走进叠翠林区,扑面而来的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到处绿树成荫,花香鸟鸣,小桥流水,风景如画……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千沟万壑,黄沙漫天?
“以前的煤矿并不像现在这样。”张新告诉记者,“几十年前,这里长期地表植被稀疏,覆盖率不足25%,山上千沟万壑像‘鸡爪子’,原始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如今,曾经的工业伤疤上被种上“生态之林”。
叠翠林区是黑岱沟露天煤矿首个排土场,是准能矿区水土保持、生态重建理论和技术体系实践完善的“主战场”,林区面积3985亩,共有7个平台。这一区域从1993年开始复垦,至2005年复垦完成,主要有山杏、樟子松、新疆杨、油松、沙棘、苜蓿等,乔灌木共计约896万株(丛)。
“煤炭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黑色宝藏,但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
在参观和交流过程中,张新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准能集团大力实施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创新形成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技术体系,从2020年开始,吨煤提取地质环境治理基金每吨14元,从2020-2023年两矿计提基金8亿元用于复垦绿化。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8.8亿元。
据了解,截至目前,矿区复垦绿化治理率100%,完成复垦绿化土地9.85万亩,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木7631万株,地被3.67万亩,水土流失控制程度达90%以上,植被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在无数准能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从曾经尘土飞扬的“鸡爪子”黑矿坑到 “中国最美矿山”“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完美蜕变。
无
探索“生态+”多元产业模式
“这个西梅和玉米好甜啊,纯天然,还比超市卖的还好吃。”
在毓秀景区的生物多样性主题公园,突然传来一阵阵赞叹。原来,游客们正在品尝刚摘下来的农产品。
生物多样性主题公园。秦淼摄
创新生态修复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矿山复垦和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当地也逐渐形成具有矿区特色的生态产业链,发展了“生态+农业、牧业、林果、文旅、研学”等多元产业模式,建成叠翠林区、紫东农区、抱朴田区、望舒果区、梦青牧区等8个生态功能区。
牧区现存栏优质肉牛2000多头,种植牧草1万多亩,开发饲料及小杂粮种植基地3000多亩,种植观赏花卉1000多亩,采摘日光温室42栋。矿区生态产品初级转化率稳步提升,初步形成露天开采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的良好局面。
“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12万人次,今年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景区接待游客80万余人次。”景区讲解员自豪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由于矿山复垦和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直接带动辐射上万人就业,人均增收3.58万元,年直接增收3亿元。
从“十山九秃”到“林海苍茫”,准能集团围绕国家矿山公园和绿色矿山建设总体规划,以红色文化、准能文化为精神内涵,以工业旅游业态为载体,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为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贡献准能力量,使绿色矿山建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