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要闻>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单位: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9-03-05

       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两会·声音2019)

  抓住五个关键 形成首都实践

  蔡奇代表(北京市委书记)

  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既要只争朝夕、奋发作为,又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视察北京,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要抓住五个关键。

  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就是要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就是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

  减量发展是特征。就是要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在更大范围进行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减量发展,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倒逼集约高效发展。仅2018年,全市1683公顷腾退土地实现“留白增绿”,绿色空间增加,交通拥堵缓解,宜居指数不断提高。

  绿色发展是基础。就是要充分认识优质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北京以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以来历史最低,比2013年累计下降42.7%,域内河道全面还清。

  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就是要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全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让创新为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根本落脚点。就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共建共享,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既要只争朝夕、奋发作为,又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 朱竞若整理

  以改革促转型 开启崭新历程

  骆惠宁代表(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以改促转,是山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已经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山西在新时代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一年多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将改革作为推动转型的根本动力,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开启了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历程。

  以改促转,是山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已经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我们在主线上确立以改促转,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结合起来,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贯穿到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我们在目标上彰显以改促转,确立了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三大目标”,以此塑造山西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我们在举措上奋力以改促转,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开发区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基础性引领性改革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构建起了推动转型发展体制政策的“四梁八柱”。我们在导向上体现以改促转,在干部考核中加大了改革的权重,将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作为识别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同时着力激活和大力培育全社会因长期资源依赖而挤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年多来,山西经济进一步呈现出稳中向好、结构优化、动能增强、效益提升的强劲态势,2018年全省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煤独大的格局正在改变,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转型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深化以改促转,当前山西正在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就是要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山西一定能够以改革的加速度,拓展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本报记者 胡 健整理

  坚持稳中求进 提升质量效益

  娄勤俭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我们确立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展开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新布局

  江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对照学习、认真领会、一体把握。我们深刻认识到,“三项重点任务”“强富美高”“五个迈上新台阶”,都是总书记根据时代方位和发展阶段的变化,对江苏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对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确立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展开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新布局。

  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总量突破9万亿元,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把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强化基础研究和创新,产业链、创新链加速实现“双向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坚持环保整治和产业转型统筹考虑,推动“重化围江”和苏北小化工问题联动解决,努力为未来发展腾出空间;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叠加机遇,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系统谋划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起点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各方面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立足乡村振兴,坚持“四化”同步,实施苏北农村住房条件集中改善,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积极做好教育等民生领域改革,民生福祉有了新的提升。

  新的一年,我们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有“深”的拓展,从新思想中感悟真理、聚焦实践、解决问题,把思想解放的过程变成把握规律、用好规律,抓住机遇、创造新的更大机遇的过程;坚持变中求稳有“进”的信心,以解决深层次结构矛盾的“进”、以强化新亮点新动能支撑的“进”、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进”,实现更加坚实、更有活力的“稳”;坚持优化结构有“稳”的定力,该调的继续调,该转的接着转,该干的必须干,为未来发展积蓄势能、构筑长远竞争力。

  本报记者 何 聪 申 琳 姚雪青整理

  构建创新格局 实现跨越发展

  李锦斌代表(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要下好创新“先手棋”。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安徽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引领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登上3万亿台阶。

  抓创新是大道理,能创新是硬道理。我们全面推进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着力构建由点到面、由中心到全域的创新网络格局,为打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大原动力。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去年以来,安徽深入实施科技攻坚,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与沪苏浙规划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为探索区域创新协作“长三角模式”作出安徽贡献。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我们瞄准科技成果转化这个世界性难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五大产业,着力打造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成功下线,5G综合测试系统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9%和16.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4%。

  本报记者 朱思雄整理

  坚持绿色发展 注重创新驱动

  蒋超良代表(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提升“含绿量”来增强“含金量”,以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对湖北改革发展提出了“四个切实”的殷殷嘱托,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了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为我们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湖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和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全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2018年,在完成“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超过100家、取缔各类码头超过1200个、腾退岸线近150公里等攻坚任务的情况下,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9%,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提升“含绿量”来增强“含金量”,以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绿色化特色化协同化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促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同步发展,让绿色成为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

  本报记者 贺广华 田豆豆整理

  夯实实体经济 建设制造强省

  彭清华代表(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我们把建设制造强省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四川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要夯实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为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简而言之,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四川实体经济发展具有较好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四川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奠定了四川制造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但也要看到,全省工业化率在2011年达到40.9%峰值后就开始下降,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

  我们把建设制造强省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大力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高效化、高端化,切实增强制造业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能力。

  具体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5+1”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重点产业工作机制,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发挥军民融合发展优势,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整合用好计划募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省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万亿集群、千亿企业,让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支撑更加牢固,有力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林治波整理



主办单位: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     技术支持:石家庄市环境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383-1号

总访问量:0

邮       编:050023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位置分布

网站标识码:1301000023

ICP备案号:冀ICP备05019966号-3

公安备案号:130106020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