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宣传教育>环境宣教>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宣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宣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发布单位:宣教中心         发布日期:2022-09-15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首先非常感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我非常高兴利用这个机会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实际上,这些年我们与各位记者朋友一起见证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你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讲好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你们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生态环境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绿色低碳来看,这十年,我们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从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稳居世界第一。我们去年上线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陈文俊:谢谢黄部长。下面请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从“坚决向污染宣战”,到全面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请问黄部长,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取得了哪些进展?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下一步还会有哪些重要的举措?谢谢。

黄润秋: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举措就是部署开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我们举旗定向,撑腰鼓劲,强调“不管有多么艰难,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应该说,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圆满超额的完成,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封面新闻记者

 

  第一,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我们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制修订了《长江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还制定了20多部相关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夯实了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基础。抓住机构改革的机遇,在七大流域设立了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强化了水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管。“十四五”国控断面总数从1940个增加到了3641个,实现了十大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体省市界、重要水功能区“四个全覆盖”。我们推动建立了跨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这些年,安徽、浙江等18个省份在新安江、赤水河等13个流域探索开展了跨省流域上下游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第二,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在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方面,各地累计排查发现长江入河排污口6万多个,围绕“三磷”治理、劣V类国控断面整治等立行立改了1.6万多个违法问题,长江干流连续两年全线达到II类水质标准。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方面,我们已经完成黄河上游及部分中游河段1.7万余个排污口的排查,实现了黄河干流全线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的标准。在提升城市水环境方面,这些年我们和相关部门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基本消除了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过去,黑臭水体在城市里是老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现在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十三五”期间,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建污水管网达到9.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圈多。1200多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我们开展了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完成了2804个水源地1万多个问题的排查整治,让群众的“水缸子”更加安全。

  第三,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加强了河湖岸线的保护修复,在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中,我们腾退的长江岸线就达到了162公里,滩岸复绿达到1213万平方米,长江岸线的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针对太湖、巢湖、滇池、洱海等富营养湖泊,我们加快了湖泊周边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退圩还湖、严格实施氮磷管控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遏制了填湖造地、侵占湖泊水域岸线及违法采砂采矿等违法行为。

  正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经过努力,过去十年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各地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水污染治理的典型。比如,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水质过去长期是劣V类,雄安新区设立以后,河北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2021年,白洋淀淀区以及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III标准,实现了从劣V类到III类的跨越性突破。大家可以看看这幅图,不管是水质也好,湖岸的生态景观也好,白洋淀成为一道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白洋淀里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一些土著鱼类也在逐渐得到恢复,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再次显现,华北平原的明珠重放异彩。2021年,全国有18个案例入选到第一批美丽河湖的优秀案例,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转变,尤其是加大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补齐短板、提高质效,不断把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向深入,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谢谢。
 

 

 

  北京的变化只是我们国家空气质量变化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这十年空气质量都显著改善。十年来,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也超过一半,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减少了51%。我国是第一个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为什么我国空气质量能有这么大改善?我理解,根本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科学决策。这些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就是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当然,这也与我们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紧密协作、社会各界包括记者朋友们一起“同呼吸、共奋斗”是分不开的。说到关键举措,我认为大力调整“四个结构”至关重要。

  一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这十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有2/3来自于清洁能源,全国燃煤锅炉和窑炉从50万台减少到现在的10万台。我们大力实施了北方地区冬季的清洁取暖,2700多万户农村居民告别了过去烟熏火燎的冬季取暖方式。不仅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上明显的提升,而且也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因为我们少烧了6000万吨以上散煤。

  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这十年,我们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达到了3亿吨、水泥4亿吨、平板玻璃1.5亿吨重量箱。建立世界最大清洁煤电体系,有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我们大力推进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6.3亿吨粗钢产能目前正在或者已经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

  三是大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这十年,我们淘汰老旧和高排放机动车辆超过3000万辆。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稳居世界第一。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标准也都实现了从国四到国六的“三级跳”,油品质量、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强度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大力优化城市环境治理结构,把扬尘治理纳入重点领域。我们扭转了过去施工工地砂石骨料开采等“暴土扬尘”的局面,城市降尘量明显下降。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打通“最后一公里”,过去春天烧荒、夏天露天烧烤、秋天烧秸秆、冬天烧散煤、一年四季烧垃圾的“五烧”顽疾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容市貌发生了显著改善,科技在其中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全国20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了大气污染成因治理的攻关,我们还开发了国家级预测预报模式,对PM2.5的污染过程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0%,这样一些技术支撑,都为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深感,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的期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强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突出抓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谢谢。

 


 



 

 

英国独立电视台记者:这个夏天,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都遭受了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困扰,中国在面临这些极端气候变化的时候,还会完成自己设定的去碳化目标吗?谢谢。

黄润秋: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应时的问题。确实,今年夏天,中国各地遭受到了旷日持久的高温热浪,刚才你也提到了,这不仅仅是中国,欧洲、巴基斯坦等很多国家今年都遇到了高温天气、干旱、洪水这样一些灾害性的天气。这让我们都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就在我们身边,也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第一,这十年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的十年。在法律法规方面,我们制修订了生物安全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生态保护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在制度举措方面,我们首创设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把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我们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通过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被老百姓叫做“微笑天使”的长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物种得到了初步恢复,洞庭湖2021年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物种就比2018年增加了30种。

  第二,这十年是我国生态保护监管力度最大的十年。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比如说,祁连山由曾经的“千疮百孔”到现在的“满山苍绿”,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秦岭北麓由“无序开发”到“有序退出”再到现在的生态修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联合有关部门连续五年组织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00多个问题得到整改。

  第三,这十年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有效巩固的十年。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稳步推进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试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濒危物种的拯救工程,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过去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的彩鹮再次出现,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就是彩鹮,这是难得一见的,在我们大自然里又出现了。上面这张图是海南的长臂猿,这是极度濒危的,也迎来了新的成员,它们种群都在不断地扩大,“失踪”百年的极度濒危植物尖齿卫矛也再次被发现,112种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

  第四,这十年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实践创新发展的十年。我们将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和实践载体,先后组织命名了5批共362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13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引导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江苏徐州有一个贾汪区,这个区通过大力实施采煤塌陷区治理,荒山绿化、水系治理,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第五,这十年是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十年。我们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过去十年,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执行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去年10月,作为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我们在昆明成功举行了COP15第一阶段会议,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旨讲话,宣布设立生物多样性基金等东道国举措,会议还通过了《昆明宣言》。这次会议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主题已向全世界阐释了我国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主张和行动,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COP15第二阶段,我想社会各界都很关注,综合考虑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我们把第二阶段会议移到了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就是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时间是12月7日-19日,虽然地点发生了变化,但是COP15的大会主题不变,仍然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会标不变,中国仍然作为COP15的主席国领导大会的各项议程,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推动达成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进程、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黄部长您好,我们知道土壤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动植物的繁育、老百姓的衣食生活都离不开良好的土壤环境的支撑。我想请问一下,目前我国土壤环境的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我们治理的方向是什么?谢谢。

黄润秋: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土壤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做好土壤污染防治事关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污染风险得到了基本管控。总的来说,我们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进展。

 


 

海报新闻记者

 

  一是陆海统筹治理体系形成新格局。2018年,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整合到了生态环境部,打通了陆地和海洋,我们坚决贯彻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分海区设立三个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管机构,与相关部门建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监管执法、保护治理等方面协作机制,11个沿海省(区、市)和相关的市县级生态环境部门也重新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形成陆海统筹、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二是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我们深入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海洋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十年来,国控入海河流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了25个百分点,达到71.7%。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减少24个百分点,降到了0.4%。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提升约17.6个百分点,达到81.3%。我们着力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30项有明确时间节点的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渤海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我们持续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不断显现。山东青岛市灵山湾将30公里的海岸线打造成市民临海亲海的城市“会客厅”,实现了华丽蜕变。

  三是海洋生态环境管护效能实现新跨越。机构改革以来,我们推动陆海统筹的监测网络优化整合,逐步构建了以1359个国控监测点位为基础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我们进一步完善海洋环境监管体系,各沿海省(区、市)全面开展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已在渤海排查排污口近1.9万个,各地还持续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和海洋垃圾的治理监管。福建宁德集中开展海上养殖绿色转型,将传统泡沫网箱升级为环保塑胶网箱,大幅减少渔业垃圾,过去的海漂垃圾场改造成了美丽的“海上田园”。

  我们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截至目前11个沿海省(区、市)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已经全部划定,全国共设立了海洋自然保护地145个,总面积约791万公顷。“十三五”期间,我们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2.3万公顷。2021年,纳入监测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基本消除了“不健康”状态。

  四是海洋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形成新机制。我们进一步压实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责任,2015年以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先后发现了150多个海洋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督促地方抓好整改落实。我们不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执法力度,近年来,联合中国海警局等多个部门开展了“碧海”等专项监督执法行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有力震慑。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着力推进“一湾一策”的海湾综合治理和美丽海湾建设,持续提升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陈文俊:最后一个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黄部长您好,最近十年,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生态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十年间,环保长出了“牙齿”,生态环境部门也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请问这十年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哪些标志性的成就?谢谢。

黄润秋: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这十年,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建设进入了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的时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陈文俊:谢谢黄部长,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tyle="margin: 20px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来源: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     技术支持:石家庄市环境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383-1号

总访问量:0

邮       编:050023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位置分布

网站标识码:1301000023

ICP备案号:冀ICP备05019966号-3

公安备案号:130106020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