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郭薇4月21日北京报道 在今天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受国务院委托,作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李干杰在报告中指出,2018年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作工作部署,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把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写入宪法。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出现稳中向好趋势
李干杰在报告2018年生态环境状况时表示,全国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水平巩固提升,环境风险态势保持稳定。总的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出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
2018年,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年度目标全部完成,达到“十三五”规划序时进度要求。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79.3%,好于年度目标0.3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为71%,好于年度目标2.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为6.7%,好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6.7%、4.9%,均超过下降3%的年度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同比下降3.1%、2.7%,均超过下降2%的年度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好于年度目标0.1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李干杰说,过去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和督察执法。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和有关法律要求。分两批对河北等20个省(区)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推动解决7万多个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一些地区和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严格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全国实施行政处罚案件18.6万件,罚款数额152.8亿元,同比增长32%。
二是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国务院印发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推进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向地方政府交办涉气环境问题2.3万个。全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约8.1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0%。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完成散煤治理480余万户。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加快向铁路运输转移,铁路货运量同比增加9.1%。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切实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
三是着力推进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或方案。推进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1586个水源地6251个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9%。36个重点城市1062个黑臭水体中,1009个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完成长江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整治。完成2.5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是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工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坚定不移推进禁止洋垃圾入境,2018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同比减少46.5%。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推进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
五是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初步划定京津冀等15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山西等16个省份基本形成划定方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加到474处。完成造林绿化1.06亿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238.7万亩。推进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开展“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六是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开展“核安全法实施年”活动。依法严格核设施安全监管,保障45台运行核电机组、19座民用研究堆和临界装置、21座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运行安全,11台在建核电机组质量受控。
七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印发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发布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全年压减粗钢3500万吨以上、退出煤炭落后产能2.7亿吨。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1%。推进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治理。
八是加快落实生态环境改革措施。全面推开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累计完成18个行业3.9万多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九是进一步强化各项保障措施。中央财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力度。扎实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深入实施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进行长期驻点研究和“一市一策”技术指导。
李干杰同时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多重挑战。一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地方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劲头发生了松动,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有所增加。二是环境治理越来越要啃硬骨头,一些问题解决的难度在加大。三是有的地方、有的领域环境治理基础薄弱,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四是生态环境队伍薄弱,尤其是基层专业人员缺乏。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干杰表示,2019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守阵地、巩固成果,保持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坚持“五个坚定不移”,落实“六个做到”,聚焦七大标志性战役,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干杰说,2019年度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79.4%,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同比下降2%,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提高到71.3%,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6%,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2%、2%、3%、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3.6%左右。为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全国“三线一单”编制和落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推进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扎实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积极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或方案。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做好农用地详查成果集成,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继续做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三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制定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办法。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四是保障核与辐射安全。加快核安全法配套法规标准制修订,全面落实国家核安全政策。进一步规范和严格核电厂、研究堆与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监管。
五是推进生态环境督察执法。配合做好水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加快排污许可管理等行政法规制修订。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统筹安排强化监督。
六是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配套制度、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评估和制修订。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